历史上有哪些残忍的科学实验(2)

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06:5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首先在科学界,事实胜于雄辩。 其次,科学问题由同行评议而不是大势所趋,用俗语说:“交错如隔山! 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困难,它早就超过了普通

首先在科学界,事实胜于雄辩。

其次,科学问题由同行评议而不是大势所趋,用俗语说:“交错如隔山! 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困难,它早就超过了普通人三五分钟就能理解的程度,即使在同一个大的研究领域内,例如肾内科医生也无法准确判断妇产科的某些新观念是可信的还是不可信的。 这还是医学领域。

最后有必要特别说明,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否发表在自然或科学上说明不了太多问题,只是对个人的名利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到观点本身的正确或错误。实际上,由于科学期刊众多,大多数伟大的发现,最初都不是发表在自然和科学这两大期刊上的!而在自然上发表的超过半数的论文,也被历史证明要么是错误的要么并不重要。这是自然期刊主编亲口说的话。自然期刊如此,科学这本老牌期刊也不太可能例外,但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必然,在一大堆研究中,最终只有少数研究被历史证明即重要又正确。

所以,真正重大的科学突破,其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发表在什么级别的科学期刊上,从科学的角度看,并不重要。在互联网时代,只要发表在能被科学搜索引擎检索到的正规科学期刊上,甚至直接发表在网络科学期刊或网站上都是可以的,比如arXiv上。

图示:知名在线科学论文提交网站,这是一个自由提交论文的网站,在未来可能会代替传统的印刷版科学期刊。

arXiv网站主要供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数理经济学的研究者乃至爱好者,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或论文。arXiv网站创始于1991年8月14日,随着它在科学研究的圈子中的传播,在上面发表论文的人越来越多,到2014年底,arXiv上的论文数量突破100万篇,目前大约每月提交的论文超过一万篇。当然,这上面的绝大多数论文都没有机会发表在传统期刊上,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但这不并不代表发表在这上面的论文就没有价值或者不受重视。

图示:必将写入网络科学论文新时代的关键人物,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

事实上,每个领域的大牛都在关注arXiv。仅仅将论文发表在arXiv上,都可以拿到科学界的大奖!2002年,俄罗斯一位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将一道知名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创新解答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发表在了arXiv上,引起了其它关注同一问题的数学家的注意。在历时四年的验证和进一步完善之后,数学界承认了佩雷尔曼的贡献。要知道,他甚至连题都没有做完呢!大概对于他来说,将关键的最难的部分搞定,剩下的工作就变得枯燥乏味,懒得去想去写了吧。总之,这篇发表在arXiv上的数学论文,后来获得了数学界的认可,他因此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数学界诺贝尔奖,因为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不过这位充满个性的数学家,甚至都没有亲自去领奖。

在科学界动手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不是动嘴。

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固然不缺乏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论文,而且也出过不少最后获得诺奖的论文,这成就了它们的名声,但在科学界,最终成就一篇论文,一个学术观点成败的是实践和时间。这位叫曲昭伟的大学教授,要挑战科学中的一些既有观点,这很好,因为科学正是在不断地自我纠正中前进的。但要科学界的主流观点,不是靠打嘴炮或者煽动来完成的。而是靠严谨可靠地实验证据来证明的。

举一个例子,在牛顿光学(即光的微粒说)占据科学界主流观点的时候,但关于光的折射和衍射的科学实验,挑战并动摇了牛顿光学的统治地位,最终爱因斯坦用波粒二像说,代替了牛顿的微粒说。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要实现革命性突破,通常需要革命性的实验结果,而不是什么【辩论】。

事实胜过雄辩,是科学界的真理。

任何打着真理越辩越明的人,都是在开科学的倒车!

是让科学重新回到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辩论的泥潭之中的历史倒车。

图示: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的开端

现代科学开端的历史标志,不是什么大辩论,而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是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抛下,结果两个铁球却同时着地的实验。这个实验标志着现代科学的正式诞生,宣告着科学这一新的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知识体系有别于此前占据社会主流的神学和哲学的关键不同之处,因为神学家和哲学家只需要思辨,不需要做什么实验,更不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或者自己的观念。

所以,只要掌握了科学这一最基本属性的人,都会立刻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这位曲昭伟教授恐怕是在哗众取宠,而不是在老实本分地研究科学。另外,将科学研究中的争议放到大众场中,本身就是非常不合适的行为,如果刻意煽动大众情绪,这更是和科学研究的客观和理性的宗旨自相矛盾,最终只会沦为笑柄。

文章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网址: http://www.dwwlxbzz.cn/zonghexinwen/2022/1206/611.html



上一篇:温度低到无法测量!只有10亿分之一度的极端低温
下一篇:低温物理论文谢辞(老师能否说一件被学生感动

低温物理学报投稿 | 低温物理学报编辑部| 低温物理学报版面费 | 低温物理学报论文发表 | 低温物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低温物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